王濬墓下作

王濬墓下作朗读

人间无阿童,犹唱水中龙。

白草侵烟死,秋藜绕地红。

古书平黑石,神剑断青铜。

耕势鱼鳞起,坟科马鬣封。

菊花垂湿露,棘径卧干蓬。

松柏愁香涩,南原几夜风!

译文

世上已经没有王濬,还听到有人传唱但畏水中龙。

墓草被烟雾笼罩日益枯萎,秋藜经霜后颜色愈红。

墓牌所刻的文字也模糊不清了,随葬的青铜剑因锈蚀而烂断。

墓地周边已渐成农田,坟冢已被马鬣般的荒草所封盖。

菊花在雨露多时会茂盛繁发下垂,干枯的蓬草倒伏在荆棘丛生的路上。

略带涩味的松柏之香,王濬已死于南原,没有了风光。

注释

王濬:字士治,恢廓有大志,平吴有功。卒,葬柏谷山。

阿童:王濬的小名。

水中龙:指王濬。

白草:草经霜而白。

藜:一年生草本植物,嫩叶可食。一作“黎”。

古书:指碑刻上的文字。黑石:墓石。

鱼鳞:形容耕地连接排列之状。

坟科:坟上的土块。一作坟斜。马鬣封:坟墓封土的一种形式。

南原:王濬的墓地所在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闵泽平.李贺全集汇校汇注汇评.武汉:崇文书局,2015:63-64

王濬墓下作创作背景

  朱自清《李贺年谱》认为此诗作于李贺北游潞州时。钱仲联《李贺年谱会笺》认为此诗作于元和四年(809)十月李贺赴长安途中。吴企明《李贺集》认为此诗作于元和三年(808)十月李贺赴长安途中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吴企明 编选.李贺集.南京:凤凰出版社,2014:33-35

  此诗为怀古之作。率领水军平定东吴的王濬,虽然逝去多年,但他的功业一直为后世人们所传颂。诗人来到他的墓地,所见一片荒凉。寒烟之中,衰草发白枯死。荆棘丛生,藜草红得凄惨。墓碑上的字迹,随着岁月的侵蚀,早已模糊不清。想必当日殉葬的青铜宝剑,恐怕都已经断裂。农民开垦的耕地,一天天逼近墓地。在这马鬣形的土封,在荒野中显得那样突兀。周遭枯萎的菊花,丛生的荆棘,更增添了几分悲凉。在松柏的芳香中,它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。

李贺
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 ...

李贺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双阙暂随丹诏入,三峰寻与白云归。

()
弘历

展豫巡嵩洛,回銮奉寿康。三呼遐算祝,九曲瑞符彰。

不狩安知外,惟勤所戒荒。凤楼五云表,蔼蔼萃千祥。

()

蜀客贫游晋,山川木落空。

军闲无虏寇,俗俭有尧风。

()

山寒律琯又飞灰,万壑松风冬起雷。

风景不殊云黯淡,雪霜初霁日徘徊。

()

文武声华并起予,翩翩丽藻照茅居。不缘净土能持法,那得丛林见异书。

()
陈振家

一蝶飞来大似窗,遭逢狭路意仓惶。轻摇两翅摧黄叶,闲转双睛泛绿光。

顿觉腥风奔面颊,倒抽冷气缩肝肠。归来疑虑总难析,遮莫逍遥漆吏庄。

()